劳会领着孩子们在大芦村古宅里写春联。 翟李强 摄
劳永秀告诉记者,她为古宅写春联是从2019年回到老家工作后开始的,之前都是老长辈写,现在年轻人慢慢接任了。
据了解,大芦村以古屋、古树和古楹联而闻名,是目前广西发现的保护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群,现保存有305副古楹联,因而被誉为“广西楹联第一村”。
春节临近,年味愈发浓烈。与烟墩镇相邻的灵山县沙坪镇街上,人们正在忙着置办年货,人流车流叫卖声交错在一起,很是热闹。芝麻饼是当地的民众喜爱的特色小吃之一,是人们常备的年货。糯米制作的饼皮,用叉烧、薯蓉等作馅,再裹上一层芝麻,经过烘烤,香脆可口。
工人在赶制芝麻饼。 翟李强 摄“今天到现在都没停过。”1月16日下午,冯艺的工人在忙着打包芝麻饼给客户发货,他的车间里,工人们在忙着赶制新一批芝麻饼。冯艺介绍,他从2003年开始生产芝麻饼,每年中秋和春节前是最忙的时候,2022年从农历十月底开始至今生产了逾100万个,目前已经卖了九成。
在灵山,年味也缺不了大粽子,有“无粽不成年,唯喜必有粽”的说法。灵山大粽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粽哥张龙芬介绍,灵山大粽以大而著称,状如枕头,主要用野生冬叶和糯米、绿豆、猪肉、猪蹄、鸡等包制而成,标准的灵山大粽一般都有4斤重,大的庆典大粽有几百斤重,寓意“传宗接代、高中状元、光宗耀祖等。逢年过节,灵山人以大粽、粉利、芝麻饼“吉祥三宝”迎来送往,寓意家庭团聚,总之顺利。
粱受轩刚包好用一只整鸡做馅的大粽子。 翟李强 摄1月16日,在大芦村的古宅里,村民粱受轩用一只整鸡和糯米、绿豆一起包了一个大粽子,足有5斤重。“用鸡做馅的大粽寓意生活吉祥如意、事业如日中天。”大粽哥张龙芬说。(完)
唱出质朴真情,定位暖心联欢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三次彩排****** 1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三次彩排。以节目群为单元的结构方式让晚会的整体气息和情感表达日渐凸显。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基调中,一个盛满美好向往、幸福安宁的癸卯新春,在2023年总台春晚舞台上充分彰显。唱舒心曲、讲暖心事、博会心笑、过开心年,一台简约、真诚、温暖的春晚初见雏形。 更具生活味儿的情感: 《你好陌生人》等暖心歌曲唱响 平凡感动 12月29日,2023年春晚首支定制歌曲《你好陌生人》通过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对外发布,创造了视频播放量超6000万、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亿的传播,被网友称为朋友圈里“最温暖的刷屏”。 在春晚第三次彩排中,《你好陌生人》舞台版完成了首次完整呈现。历时数月,那些感动了数亿网友的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在茫茫人海中被一一找到,亮相于演唱中。这一温暖而感动的设计,是2023年春晚立足“人民的春晚”、唱响温暖感动的百姓情感的一个标志性缩影。 更鲜活的传统: 在春节的传统里,实现表达的创新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代表性节日,以丰富的创新表达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2023年春晚努力追求的方向之一。 以《抱朴子》《史记》等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记载和故宫等古代建筑元素遗存为原型,由年轻的视觉设计团队创造出的上古神兽形象,与同样活泼灵动的孩子们共同唱响无穷的想象力,迸发出传统与时代融合的蓬勃活力。一系列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意节目,依托总台现代视觉技术外化为影像交互的炫酷呈现。 更质朴的联欢: 延续春晚传统,打造走心联欢 作为一台早已融入春节民俗的联欢晚会,“联欢”这一底色,是观众对春晚的期待,是春晚创作的精髓,也是2023年春晚创作的一大着力点。 在春晚第三次彩排中,各门类节目都演绎了很多依托真实生活取材创作的创意和作品。除了歌舞、语言、杂技等演员和艺术家,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也加入到春晚的表演,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百姓舞台、“人民的春晚”的主旨。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